第五批國家重點推廣低碳技術目錄納入5項農業降碳技術

近日,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了《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五批)》(以下簡稱《目錄》),全力支持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推廣,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第五批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涵蓋了103項技術,其中既有具備前沿性、降碳潛力巨大的“示范類技術”,也有相對成熟、適合大規模應用的“推廣類技術”。具體來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類有20項,包括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的重點領域降碳類有59項;儲碳固碳類3項,數智賦能類14項,非二氧化碳減排類7項。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以及農業強國建設的全面開展,我國農業農村在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而這離不開綠色低碳科技的有力支撐。在此次公布的名錄中,農業領域降碳類技術有5項,分別是“糞 - 沼 - 蔬”生態循環與生物質能發電系統化技術、農業有機固廢酶解高效腐熟關鍵技術、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生物動力循環種養生態減排技術以及基于太陽能高效利用替代高碳排放供暖的設施農業減碳系統技術。
科技的賦能,為農業低碳發展增添了亮麗的綠色底色。在甘肅省玉門市花海鎮的九州巴郎蜜瓜基地,運用太陽能高效利用替代高碳排放供暖的設施農業減碳系統技術,并結合測土施肥、儲能等技術,4392平方米的日光溫室內每年能夠減排二氧化碳63.84萬噸。該技術能夠滿足寒旱地區瓜果、蔬菜類農產品越冬生產對于綠色低碳低成本能源供給的需求,可使單位面積有機肥料及耗水量降低45%以上,在西北地區每平方米集熱器可替代約70kgce(千克標準煤)的傳統能源消耗,并且在不依賴電力、燃氣等傳統能源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全綠色、離網式的設施農業數字化生產。
《目錄》詳細列出了各項技術的內容、主要技術參數、技術適用范圍以及技術應用的典型項目。《目錄》的發布有助于推動低碳技術在市場上的推廣應用,對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雙碳”目標以及綠色低碳科技的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 上一篇: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 筑牢糧食豐收根基
- 下一篇: $Nex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