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水份防暑降溫,夏季防暑熱茶比冷飲效果好,三伏天如何保健
2025-11-17
東莞蔬菜配送
1

一、補充水份防暑降溫
1、應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為宜。飲水過多,大量水分進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人體的滲透壓降低,影響水代謝,使水分吸收速度變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鹽分流失,破壞血液中鹽平衡,很容易增加身體的疲勞感,會引起肌肉痙攣。
2、水的成分可以自行補充。一般在運動前可以按如下配方將水飲料備好:每1000毫升的涼開水中,加入食鹽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這樣既補充了水分,也補充了鹽、葡萄糖和維生素,使體內水鹽代謝平衡。
3、劇烈運動中或后,不宜大喝冷飲,使腸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縮,使胃部痙攣,胃痛,長期如此,會導致慢性胃病;再者,劇烈運動時,咽喉毛細血管出于擴張狀態,突然受涼刺激,容易引起喉部發炎,咳漱癥狀。
二、夏季防暑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暑季應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喝上一杯冷飲,頓覺涼徹心底,暑氣全消。但醫學研究表明: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
居室應保持幽靜、清潔、通風涼爽。可將住宅內前后門窗洞開,徐徐而來的穿堂風可有效地降低室溫,有益空氣新鮮。炎夏,容易疲倦和煩躁是安然入睡之大敵。夏天應處事冷靜,不宜激動,使神經處于安靜狀態,做到“心靜自然涼”,因而會收到降溫、盡快入睡的效果。
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為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三、防暑降溫6小常識
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
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10時-15時左右,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非出去不可,應在皮膚上涂些防曬護膚品,夏季衣著以淺色為好。
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飲食不宜過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忌受熱后“快速冷卻”。
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不宜佩戴金屬首飾。
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佩戴時,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會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癥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四、三伏天如何保健
前日,市民小陸突然胃痛,到醫院檢查后發現是腸胃炎。醫生說這是由脾胃虛寒加上飲食不當所引起。小陸納悶,正值最炎熱的三伏天,就算脾胃虛寒又怎么那么容易出事呢?原來,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引起中暑,身體多項機能也容易出問題。
作為多年老中醫,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耳鼻喉中心教授龍目恒指出,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嶺南地區的濕熱更為顯著。“廣州地區濕氣、熱氣一起來,人們會很想吃生冷食物,美其名曰降暑。其實這樣很不好,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輕則消化不良,重則如部分脾胃虛寒者會因此引發腸胃炎、胃潰瘍。”
龍目恒稱,三伏天很多人會進入“做事無精打采,坐著就想睡”的亞健康狀態。這類群體需要重點注意作息和飲食,建議“一定要多喝水,促進內循環。不能久坐,抽出時間來運動,否則亞健康會變成不健康。”
在三伏天里,不少市民會去“跟貼”三伏貼。龍目恒介紹,“三伏貼確實是有調理氣血、祛除寒邪的效果,但是千萬不能亂用。三伏貼要貼對穴位,對穴位不熟悉普通人自行貼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治病反而治出‘病’更劃不來。”
三伏天健康小貼士
主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淮山等。
忌食酸辣油炸和冰涼的食物,它們容易傷腸胃,引發腸胃病。
室外工作者每天可喝一杯淡鹽水,適當補充缺失的鹽分。
運動可選擇游泳和爬山,避開炎熱的太陽。
出汗時一定不要吹空調,吹空調時不宜過冷。
- 上一篇: 對春季易發病說“不”早春
- 下一篇: 被登革熱蚊子咬了怎么辦 登革熱有哪些癥狀